引进专业人才管理场馆更有效
发布日期:2015年12月22日
态度
不少学校支持场馆开放
学校体育设施刚刚开放之时,曾有反对声音认为,这样做会对学生造成影响。不过,这种情况并没有在广州市一中和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发生,总体来说,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并不反对学校场馆对外开放。
“我们的开放时间跟学生使用时间是完全错开的,对他们正常上课不会有什么影响。比如游泳池,放着也是放着,有没有人来游他们也无所谓。”市一中的陈凤林老师说,“开放以后,学校会加强对场馆的清洁、维护和管理等,而且一些培训班也会让我们的师资力量得以加强,对学生来说反而是有好处的。”
对于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来说,开放对学生的好处更多。“我们学校本来就是培养体育管理者、教练这些人才的,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为学生提供很多这样的实习岗位。另外,像一些单位组织比赛需要裁判,我们的学生也可以胜任。”广州体职院杨展副主任说,“在对公众开放的时段,学生也可享受六折的优惠价。至于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对管理工作增加负担,这些只是学校需要承担而已。”
收费
多用于场馆运营和维护
虽然像羽毛球场、游泳池等设施对公众开放基本上都是收费的,而且价位与周边社会性质的场馆相差不大,但这并不是学校的盈利点。首先,学校场馆对安全管理的要求跟一般社会场馆不能相提并论。七中的陈老师表示,最早免费开放室外场地的时候,管理力量是非常薄弱的,“只有一个保安在看门,体育老师也会不定时过去巡查一下,毕竟我们也有教学和训练的任务,不能经常过去,很多时候场馆就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。”如今,这一状况明显改善。
就室内羽毛球馆和游泳池而言,基本的运营和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,适当收费也能予以支持。此外,这还有利于场馆设备的升级。“以前我们的泳池是比较简陋的。”陈老师说,“俱乐部成立后,我们出资安装了水循环和加热设备,才有了现在的恒温池。”另外,三中的游泳池虽然没有恒温设备,但有一个铁制的顶棚,起到了一定遮挡阳光的作用,更衣室的淋浴设备也从没热水变成有热水供应,这些升级都必定要从收费中支出。
据了解,诸如一中和七中这样成立了体育俱乐部的学校,注重点是周边地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,所以体育场馆收费除了用于相关体育设施的管理、升级、维护和运营,余下的就是用于青少年体育。比如开办一些收费低廉的培训班,还有举办各种赛事。
像七中的游泳池并不对个人泳客开放,全部用于培训。暑假最高峰的时候每天5节课,每节课都能有七八十人,现在冬天相对淡一些,只有两节课,但加起来也有170多人。另外,一中举办的篮球赛已经成为该地区享有盛名的青少年传统赛事,既提高了周边地区青少年篮球水平,也为自己输送了不少优秀的苗子。
经验
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
虽然学校场馆开放困难多多,但也并非毫无收获。在开放的过程中,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,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开放模式,也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经验。市一中2010年便申请成立了俱乐部,2012年开始正式运作,如今俱乐部已是学校场馆管理和运营的主体;广州体职院则是早早就成立了体育场馆管理中心,从前负责场馆的管理和维护,如今对公众开放后也负责运营。总结来说都是一句话: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。
“其实,我们成立俱乐部的本意是带动周边地区的青少年培养,因此最早的开放也是面向青少年,为这一群体提供运动技能的培训,比如成立篮球培训班,但只收象征性的费用,这样既锻炼了我们的师资队伍,又能在培训中挖掘有潜力的苗子。学校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之后,俱乐部也要负责场馆运营的事情。我们当老师的,教学和培训就在行,加上本身教学任务也很繁重,根本没精力去做这些事情。所以从外面聘请了专业人士进行管理,他们做惯做熟,轻车熟路,我们只要专心教学就可以了。”市一中的陈凤林老师如是说。
广州体职院体育场馆管理中心运作则更加成熟,但由于场馆数量众多,他们的工作量也非常大。此外,省实已走出了一条成功路子,目前将体育馆外包给奥龙堡体育俱乐部,经营得有条不紊,深受市民追捧。海珠区的绿翠中学,也是把篮球场、羽毛球场的开放时段承包给飞火公司,这样既简化了管理,又节约了经费。